
三带喙库蚊是绝大多数地区稻田蚊虫的优势种类,广泛孳生在沼泽、池塘、灌溉渠、洼地积水等。雌蚊人畜血液兼吸,但更偏好于吸食牛、马、猪、犬等血液。成蚊喙细直,不侧扁,末端也不膨大;两前胸前背左右分列;翅单色,与库蚊的区别在于胸部呈银色,有白斑纹,有气孔后刚毛。幼虫短粗,呼吸管有一对毛束,通常在洪水、水坑或盐沼中繁殖,卵可长期耐干旱。生活史可短到仅10天,气候凉时可长达数月。可传播黄热病、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。
北京的三带喙库蚊主要分布在北京郊区及少数城区公园环境内,是一种中小体型蚊虫,翅长一般2-3毫米。淡棕色至淡灰色。口器中段的白环把口器分成明显的三节。
幼虫孳生于城乡清净或稍污染、静止或半流动的水体中。如池塘、沼泽、水坑.洼地.山溪、积水、灌溉沟渠等。
它是典型的黄昏型活动蚊种,一般只在日落后1小时叮人。
北京地区在5月下旬即可发现幼虫的活动8月份出现高峰,9月中旬以后显著下降。冬天以成蚊在野外植物丛中过冬。
三带喙库蚊是北京
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。